06版:副刊     
按日期检索

吾心与长寿对话

□季风

初踏入钟祥市长寿研究会那座古朴院落,绿意盎然处,紫藤花静静盘桓,浓荫如盖。回廊尽头,几块石碑赫然矗立,粗粝石面刻写着诸多百岁老人之名,字迹沧桑却又遒劲。

手轻拂过凹凸之处,指尖竟仿佛触到了厚重历史的刻印:这并非冷硬的文字集合,而是二十二载光阴辛勤探寻、忠实守护所得的温暖证词。

曾记得研究长寿的同志们俯身田野,穿行于星罗棋布的村舍之中。田间地头风尘漫漫,青砖小院里笑语喧嚣——他们与那些皓发苍颜的老者促膝长谈。每一次,老人们的记忆深处恍若一道木闸,轻轻开启之后便滔滔流淌出陈年轶事,蕴藏着岁月的奥秘与生养于斯的智慧根源。这些口口相传的故事最终皆落入记事簿内,涓滴汇聚成钟祥独特而丰饶的长寿学脉。那些在树荫下细语的老者,如同扎根广袤乡土的不朽青松。他们斑驳的笑靥刻录着对一方水土的恒久眷恋与无限深沉——这无声的力量,便是在光阴里坚韧沉潜的脊梁。

这静水流深般的工作背后,是那些默默耕耘的跋涉者。每每黄昏向晚,窗外灯火次第亮起时,小楼上仍有灯影摇曳,犹有伏案工作者孜孜笔耕,凝神推敲资料的细节之处。寒来暑往,他们额角添上的新纹,像山涧深处经年累月磨砺出的石纹,与紫藤花季季更新的枯荣相互印证。青丝染霜之际,他们却始终守护这片土地最为原始而珍贵的心灵家园。这一张张执著的面孔上,刻下的不仅是对职责的承诺,更是对本土精神家园的深深赤诚——当整个时代喧嚣奔腾而过时,这些恰恰构成了我们灵魂深处的压舱之石。

我们身处于一个物质汹涌而人心浮躁的时代,无论我们跋涉到多么遥远的将来,总需回望自己从哪里来——那些田垄边低语的老人,那些台灯下整理记录的学人,他们共同守护的长寿之道,便是在瞬息万变的时代洪流中,供我们安放精神、凝聚魂魄的最可信锚点。

岁月奔流不舍昼夜,院中的银杏树又悄然扩展了一圈坚韧的年轮。二十二度轮回春秋,那些在石碑上镌刻、于典籍里留痕的姓名与故事,未曾枯寂凋零;它们日益活泛生辉,像一泓奔涌不息的温润泉水,默默滋养着后人脚下的土地。在这个纷杂喧嚣的世界上,朋友们深耕的步履所印证的深挚历史根脉,恰如一柄无形的支柱——其承载的是我们此身此心最终得以安稳归附的精神乡梓之所在。

当那时间的印痕悄悄凝定,深院里的藤蔓仍年年抽发新枝,刻字的石碑沉默如星,在光阴的流转中纹丝不动。正是这份沉静中的坚韧汇聚成无声川流,于浩荡的奔流里,默默托起了一方水土深处最不可磨失的神明与星辰。


 转载请注明来源,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