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张彩云 通讯员田秋云)日前,记者从市生态环境局钟祥分局获悉,通过积极探索因地制宜、务实管用的治理模式和经验,经过1年多整治,钟祥市3处黑臭水体已完成竣工验收。
去年3月,随着争取到的中央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专项资金落地,钟祥市石牌镇三喜村曾家港塘、冷水镇官垱村8组陈坡河和文集镇胡港村村委会门前塘3处黑臭水体,分别从控源截污、清淤疏浚与生态修复等方面进行了有效整治。
因地制宜控源截污,污水收集率达到100%。针对居民聚集较密集、地势较平缓、施工作业面较充足的情况,采用“污水管网+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模式,将居民聚集点的黑灰水集中收集处理后排放,在石牌镇三喜村曾家港塘处建设有1座集中式污水处理设施,出水符合《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水污染物排放标准》中的二级标准;对于居住相对分散或不具备污水收集条件的农户,通过单户收集污水后进行处理,经处理后实现直接达标排放或资源化利用,在石牌镇三喜村、文集镇胡港村村委会门前塘和冷水镇官垱村陈坡河建设71套户用污水处理设施,出水符合《农田灌溉水质标准》水田作物出水标准。
清淤疏浚实现综合利用,因3处黑臭水体周边无工业企业和规模养殖,水体中淤泥超标成分主要为氨氮,底泥经晾晒后,氨氮可以通过高温挥发。清淤疏浚后,先将底泥在堆场晾晒至半干,再转运至塘边坡体上晾晒,最后,部分用于回填农田,部分用于回填路肩,可达到综合利用治理目标。目前,共清挖淤泥、流砂11400立方米。
生态护坡分类施策效果佳,在河流类黑臭水体采用“石笼护脚+生态框”工艺;对于坡比较缓、不流动的水体,则采用“格宾石笼+水生植物及草花护坡”的方式,种植草花、乔灌木等,不仅可以对雨水冲刷起到缓冲带作用,还具有观赏和重建塘边生态系统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