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版:特别报道     
按日期检索

《畅通工程·“荆”天办》

我们的居住地何时有门牌号码?

直面问题、直击痛点、平等对话、协商解决。公共对话节目《畅通工程·“荆”天办》本期关注的话题是“我们的居住地何时有门牌号码?”。

生活中,每个人有每个人的名字,每个地方有每个地方的地址,可有的人在一个地方住了40年,却一直没有门牌号码、没有地址。

参与本期沟通的嘉宾是:漳河新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周运城,市公安局漳河新区分局副局长李海涛,双喜街道办事处主任郑皓匀,双喜社区党支部书记张锋钢。沟通的另一方是居民代表以及媒体代表,点评嘉宾是荆门市委党校教授刘良军。

场景

我们的居住地何时有门牌号码?

最近,市民张正贵向《畅通工程·“荆”天办》栏目组反映,他住了40年的房子,到现在连门牌号都没有,给他的生活带来了很多不便。

张正贵说,他们从1984年就在象山大道关坡桥西侧自建了房屋居住,也办理了不动产权登记。产权证上登记的是他和女儿的名字。这40年来,家里就一直没有门牌号码,给他的生活带来了很大不便。尤其是孩子们帮忙在网上购买的商品,快递员也没办法送货上门。

《畅通工程·“荆”天办》栏目组:要是寄快递过来,写漳河新区双喜街道双喜村2组1幢、2幢、3幢,能收得到吗?

张正贵:收不到。快递就不知道这个地址。(网购)买回来东西,快递员说放在街边了,就是象山大道159号,快递员说放那里在,结果丢失了。

居民代表:去年,我们不见了2个大件,卖家说东西发过来了,快递员说就放在那里台阶上(实际上货物不见了),你找那台阶要货物去?

因张正贵年岁已高,去年,他的女儿和女婿搬过来照顾张正贵的起居。除了收寄快递的不便,更让其女儿与居民代表担心的是:家人如果突发急病,没有门牌号会带来很多不便。

居民代表:我老爹下个月90岁,我们也70岁了,万一有个什么急症的时候,没有地址,打个120都不行。

居民代表:以后万一病了,不能做饭的话,订个外卖,叫别人送餐都送不到。

与张正贵比邻而居的丁兆明一家,也为此深受困扰。

丁兆明:我在这里住了20多年。像信件、在网上买的东西都送不到家门口。只有写个附近的地址,去那里拿,很麻烦。

《畅通工程·“荆”天办》栏目组:那有没有找过社区反映?

丁兆明:社区也不管我们这边。

《畅通工程·“荆”天办》栏目组:那你知不知道这里属于哪个社区?

丁兆明:以前好像叫掇刀区双喜村1组。

《畅通工程·“荆”天办》栏目组了解到,除了张正贵和丁兆明两家在这里居住外,张正贵家还有一幢房屋用于出租,因居住地址不详,租户在办理一些业务时也经常受阻。

居民代表:昨天一个租户去银行办业务,后来跑回来让我给他写地址,我说我怎么写呢?以前这里叫马鞍山23号,但没录入电脑,不起作用。租户昨天下午跑去社区开证明,还是搞不成。

因为没有门牌,居民们多次向社区反映,但是至今未能解决,据说还要找派出所,说办起来很难。

现场回应

《畅通工程·“荆”天办》栏目组:张正贵今年快90岁了,所以他委托他的女儿作为居民代表来到节目现场。刚才我们在短片里听到不少关于没有门牌号给居民生活带来的不便,比如租户在银行办业务,来来回回跑了很长时间,可以详细说说么?

居民代表:这个租户打工的老板让他办银行卡,他去办时需要填写住址门牌号,租户回来找我,我说只能填写以前的马鞍山23号。租户又拿了一个疫情时社区开的证明,但那个证明没用,最后跑了大半天也不知道怎么事情还是办成了。这件事让我感觉门牌号的作用非常大。

《畅通工程·“荆”天办》栏目组:今天特意邀请您来到节目现场,同时把相关各级部门邀请到现场,今天您说说,最大的诉求是什么?

居民代表:我最大的需求是尽快地把门牌号弄好。

《畅通工程·“荆”天办》栏目组:我想问一下张书记,张阿姨一家40年没有门牌号,丁师傅一家20多年没门牌号,这情况您知道吗?

双喜社区党支部书记张锋钢:我对这个情况是知晓的。在上世纪80年代,他们这个地方标注的门牌号是马鞍山23号,其实马鞍山这个地址范围挺广,包括现在的政务中心、国华汇金中心这一块区域都属于马鞍山。在后来的城市建设更新中,马鞍山23号变更成了象山大道165号。

《畅通工程·“荆”天办》栏目组:偏偏就把这两户漏掉了,是什么原因?

双喜社区党支部书记张锋钢:我之前跟张阿姨进行过了解,他们之前悬挂的马鞍山23号门牌,是真实存在的,后面他们房屋更新重建过程中门牌遗失了,然后漳河新区成立之后,双喜村整村拆迁,辖区地址变更频繁,所以导致了这件事情的发生。

《畅通工程·“荆”天办》栏目组:刚才短片里,丁兆明说跟社区反映没有用,是怎么回事?

双喜社区党支部书记张锋钢:门牌号的事情,我们在“一标三实”工作中已经对他的基础信息进行了采集,目前正在陆续进行安装,这个事情我向派出所也进行了了解。

媒体代表:请问双喜社区郑主任,刚刚我们多次提到了,张阿姨他们那个地方曾经叫作“马鞍山23号”,我们能否确认,这个地址之前是使用过的?

双喜街道办事处主任郑皓匀:之前我们确实是使用过“马鞍山23号”这个地理位置,随着区划调整、城市更新,目前这个地理位置叫象山大道165号,那么之前张阿姨的房产证上面写的就是涉及到双喜村1幢、2幢、3幢。之前在采集的过程中,有一些信息可能存在不精准的情况,刚才双喜社区张书记也介绍了,双喜村随着征地拆迁遍地开花,位置调整比较频繁。

媒体代表:那在相关的门牌号更改、地址更改时,其他涉及“马鞍山23号”的居民是否都有地址,还是说所有的都没有地址?

双喜街道办事处主任郑皓匀:我们刚才说了,前期的地址“马鞍山23号”,现在经过“一标三实”工作的开展,我们已将张阿姨等人的信息已经进行了录入,但还没有进行反馈,社区在沟通的过程中,可能存在沟通不畅的问题,接下来我们会按照象山大道165号来进行门牌号落实。

媒体代表:去年,市政府办公室印发了《荆门市城市数字化公共基础设施“一标三实”工作方案》的通知,方案中将“一标三实”工作分为调研摸底、试点建设、全市推广三个阶段,明确在2023年12月底前进行全市推广。请问一下市公安局漳河新区分局李海涛副局长,现在漳河新区“一标三实”工作推广情况如何?

市公安局漳河新区分局副局长李海涛:按照全市统一部署,漳河新区“一标三实”工作于2023年8月在关坡社区试点,然后于12月全面展开,目前已经完成了19个村、社区的楼栋地址7000多条采集以及户室地址5万余条,人口数据7万余条,实有单位5000余家的信息采集工作,现阶段我们正在开展二维码门楼牌制作、安装和运营工作。

《畅通工程·“荆”天办》栏目组:好的,请您普及一下,什么是“一标三实”工作?

市公安局漳河新区分局副局长李海涛:“一标”主要是“标准地址”,“三实”主要是实有人口、实有房屋、实有单位。

《畅通工程·“荆”天办》栏目组:张阿姨他们家那个片区的“一标三实”工作完成了没有?

市公安局漳河新区分局副局长李海涛:就刚才片中所提的张阿姨居住的地方,前期“数公基”专班邀请测绘公司,对那个地方建筑物进行了拍摄,同时目前有社区网格员对这个建筑物进行了采集,已经录入系统,我们正在制作门楼牌。

《畅通工程·“荆”天办》栏目组: “一标三实”里“标准地址”的录入工作是由哪个部门完成?

市公安局漳河新区分局副局长李海涛:“一标三实”由社区网格员录入,再由派出所社区民警来进行核准,然后开展采集工作。

《畅通工程·“荆”天办》栏目组:需不需要居民配合工作?

市公安局漳河新区分局副局长李海涛:在采集过程中,可能遇到一些困难,采集人员上门一是需要居民提供个人的房屋信息、家庭信息。第二,提供身份证、户口簿,包括结婚证等相关信息。第三,如果是租户的话,要提供租户的相关信息。同时,网格员上门采集时,可能有时候家里人不在,我们会留下电话号码,让住户可以及时与网格员沟通,我们可以上门预约服务。

漳河新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周运城:通过这件事情,反映出我们前期的基层社会治理和服务上面,还存在着一些空白和漏洞,做得不够精细和精准,给老百姓带来了不便。今后,我们要在加强基层社会治理和服务方面下功夫,进一步梳理问题,举一反三,想群众所想,急群众所急,切实解决好群众身边的烦心事。

居民代表:我没想到办一个门牌号这么困难、这么繁琐,我希望尽快得到一个门牌号,以后寄什么东西方便点。

双喜街道办事处主任郑皓匀:我们承诺在10个工作日内,双喜街道党工委和办事处,与公安部门以及社区,把你的门牌号办好,然后装好。

居民代表:可以,谢谢。

嘉宾小结

双喜社区党支部书记张锋钢:非常感谢《畅通工程·“荆”天办》,让我们真正体会到了群众的小事不是小事,是我们社区工作人员心头的大事,我们下一步会多征求群众的意见,了解群众的需求,解决好群众的问题和困难。

市公安局漳河新区分局副局长李海涛:我们分局将总结以前“一标三实”工作中存在的短板,进一步完善工作流程,开展督导和周期性自评,查漏补缺,确保工作质量,同时呼吁市民一如既往地支持我们正在开展的二维码门牌安装制作工作。二维码门牌为每个地址、每栋房屋赋予了唯一的数字身份标识,让房屋拥有电子身份证,只需要扫描二维码,就能够查询周边配套设施,以及各类便民信息。更重要的是,在你遇到危险时,及时扫二维码,就能够让出警民警知道你精准位置,更好地保障你的人身和财产安全。

双喜街道办事处主任郑皓匀:下一步,我们街道将结合实际情况,把居民群众急难愁盼的事情,放在心上,今天办、马上办,主动作为,主动担当,和其他部门一起把门牌号的事情解决好。

漳河新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周运城:这次节目后,我们将督促公安部门和双喜街道,尽快解决此事,按照时间节点完成门牌号安装。今后,我们将优化城市治理的最小单元,为民谋福祉,真正打通服务群众道路上的“最后一公里”。

嘉宾点评

市委党校教授刘良军:门牌号虽然只有寥寥几个字,却精准定位居民在城区的生存、生活位置,也是居民存在感的生动体现。但是为什么长期以来,少数居民门前没有门牌号呢?我认为这不是政府部门不作为,而是没有意识到问题。我个人认为,居民门前门牌号的存在,是满足居民基本民生需要,推进基层治理,实现居民安家乐业、基层安定有序的基础性工程。着眼推进基层治理现代化,必须把加装门牌号纳入其中,实现精细化服务、网络化管理、信息化支撑。这是平安社区建设深入推进,切实防范打击违法犯罪行为,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必然之举。织密平安社区防护网,也要求把门牌尽早加装起来。这是持续推进文明城市创建,打造“厚道荆门”城市品牌的民心工程。今天节目现场党群、干群平等对话,民主协商,真诚沟通,理性交流,我相信居民所关心的问题,解决起来不是难事。但我想说的是,凡是事关市场主体、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不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必须坚持系统观念,努力由解决一个问题,推动解决一类问题。

为群众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必须坚持前瞻性思维,把相关民生工作做在前,变被动应对为主动作为。唯其如此,才能真正把工作做到群众心坎上,赢得群众的同意、满意、快意。总之,为民服务没有完成时,替民造福只有进行时,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群众,我们就一定能携手群众创造更加幸福美好的新生活,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湖北实践荆门新篇章。

(本报综合)


 转载请注明来源,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