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省媒体记者采访高铁乘务员 |
本报记者采访高铁司机 |
高铁建设单位接受中省媒体记者采访 |
媒体记者试乘荆荆高铁 |
圣境山体验滑翔伞飞行 |
实地感受AS700载人飞艇 |
体验长城汽车 |
参观亿纬动力 |
夜幕下的荆门西站 |
本报记者 刘伟峙 张蒙洁/文 郑波/图
备受期待的荆荆高铁即将开通。11月27日至28日,中国铁路武汉局集团有限公司党委宣传部、荆门市委宣传部组织“探访荆荆高铁,遇见厚道荆门”中省媒体试乘荆荆高铁采访活动。
荆荆高铁位于鄂中江汉平原地区,北起荆门市连接沿江高铁、襄荆高铁,南至荆州市连接汉宜铁路沟通武汉、宜昌。线路设计时速为350公里,为双线高速铁路,全长约77.48公里。
11月27日13时15分,荆荆高铁试运行列车G6857次从汉口站始发,途经荆州站、沙洋西站、开往荆门西站。一上车,记者们就进入工作状态,向湖北铁路集团荆荆铁路公司副总经理方立辉、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荆荆高铁项目指挥长陈亮了解高铁建设情况。
荆荆高铁于2021年6月全线开工建设,共设荆门西站、沙洋西站、荆州站3座车站,其中沙洋西站、荆门西站为新建车站。建成通车后,将进一步完善鄂中区域综合交通体系,实现我省“市市通高铁”,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促进江汉平原腹地沿线经济腾飞。
列车又快又稳,车厢干净整洁,乘务员微笑服务,列车内部还增设了花艺、U型枕等贴心物品,配备了应急用的“百宝箱”,让人如沐春风。采访中,荆门籍列车员梅昕冉被记者的镜头捕捉到,她说,“要用温馨的服务让旅客们出行体验更美好。”
“能提前坐上荆荆高铁列车回家看看,这种感觉真好!”在武汉从事古琴教学的荆门市民卢伟受邀登上试运行高铁列车,难掩心中的高兴。他摆好随身携带的古琴,琴弦揉吟间,悠悠古韵瞬时弥漫在疾驰前行的复兴号高铁车厢。
14时54分,列车到达沙洋西站,记者们进行了详细采访。沙洋西站以“荆风楚韵、简书之逸”为设计理念,站房面积3990平方米,站场规模为2台4线。
随后,列车继续向北,驶向荆门西站。荆荆高铁正式开通运营后,荆门与荆州的铁路旅行时间将压缩至24分钟左右,荆门至武汉的旅行时间将压缩至2小时以内。新华社记者潘志伟一路上忙着记录拍摄,忙碌间,列车已经到达荆门西站。
“荆门西站外观如同一架飞机,以舒展流畅的曲线造型凸显荆门航空文化。屋盖采用空间网架形式,造型取自‘凤舞荆楚,振翅高飞’。”恢弘大气的荆门西站,吸引了记者们的目光,大家详细了解其蕴含的文化内涵,还重点了解站内智能化服务设备设施。
感受过荆荆高铁的方便快捷,记者们来到荆门博物馆,探秘楚文化瑰宝:寻觅中国第一县“权县”的遗迹,感受最早的楚简“郭店楚简”,欣赏中国最早的漆画《迎宾出行图》,记者们在博物馆里更深层次地读懂了荆门。
随后,记者们又来到中国农谷·农创中心和荆门园博园,实地体验荆楚文化艺术,调研采访园博园转型升级案例。农创中心的产品总有一款深得你心,荆门园博园由昔日的矿山采空区,变成了拥有水心山骨,高低错落、自然和谐的山地公园。工人日报记者万梦月感慨道:“感受到了一种发自内心的震撼。”
11月28日,记者们奔赴荆门高新区·掇刀区,实地采访了亿纬动力、长城汽车等荆门三大千亿产业中的代表企业,在这里感受荆门发展的蓬勃动力。锂电产业一串成链,汽车产业无中生有,化工产业凤凰涅槃……高铁开通后,荆门的发展能级、链接能力将全面提升,在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的背景下,必将吸引一批重大生产力布局,会迅速带来要素的集聚效应、协同效应、规模效应,产业、区位、资源等优势条件都将呈倍数关系发挥作用,能让荆门的发展如虎添翼。长江日报记者刘海锋感叹道:“荆门向‘新’而行,发展潜力无限。”
随后,记者们又来到位于东宝区圣境山生态旅游区的圣境山滑翔基地,采访“低空+体育”“低空+文旅”等场景应用。“太刺激了,在空中飞翔的感觉真好!”中新社记者王梦媛在体验动力伞飞行后说。湖北经视记者赵皓月在首次体验滑翔伞飞行后,在现场用视频形式记录下这美妙一刻,“从荆门西高铁站到圣境山,开车半小时就可以到达,荆荆高铁开通后,大家进行飞行体验将更加便捷。”
当天下午,记者们还奔赴漳河新区爱飞客小镇,参观漳河机场、鸿萌航校等地,近距离观摩荆门造航空器“祥云”AS700、“鲲龙”AG600、晨龙飞机等,调研采访荆门低空经济产业发展情况。记者们频频举起相机,镜头聚焦这些“重器”采访记录。近年来,荆门市超前布局低空经济赛道,逐步形成了技术研发、装备制造、运营维护、应用服务等全产业链。荆门的低空经济发展,不仅体现在航空制造领域,在航空教学、文体旅游、体育赛事等现代服务业方面也展现出强劲的活力。
转载请注明来源,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